烙画是画者用高温烙笔或烙铁在可碳化材料上烙绘而成的画。烙画可无需颜料,它是人类最早的画种,距今已有数千多年的历史,堪称人类文明的艺术化石。烙画之烙行轨迹变化无穷,温馨色调素丽大雅、素朴画面艺韵深长,最为人们亲近热爱,是人类古老、博大、精深的文明孕育而出的艺术精萃。随着电的发明,电烙铁被应用到绘画领域,使烙画艺术独特而神奇的表现力得到完美彰显,绽射出惊世光芒。烙画既具中国水墨画之气韵,又具不同于西方油画的独特写实表现力,还给人以浅浮雕的视触冲击。著名烙画艺术大师李峰作为烙画艺术的继承者、探索者,他质朴的品格和卓然的艺术智慧,无处不呈现他的挚诚与大雅;他倾注全部精力孜孜不倦地耕耘在这方寸之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演绎着烙画艺术的独特神韵;对烙画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李峰,1964年出生于湖南常德。是我国当代著名烙画艺术家、工艺美术大师。他专注于对烙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三十多年的研究与创作已形成了他真诚质朴的创作风格和卓然大雅的艺术智慧。他创新了一系列世界领先的烙画技法并形成完整的烙绘技术体系,在绘画领域强势脱颖而出、开宗立派、独树一帜。其作品素朴典雅、艺韵深远,得到了专家们的广泛赞誉和高度评价,以及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宋定国老师观其作品后称道:“艺韵天成,中华一绝。”加拿大华裔美学博士、著名收藏家黄杰先生对其作品赞道:“鬼斧神工,古朴大雅。” 2015年5月,在台湾主办的第六届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博览展会上,大师十多幅烙画珍品亮相宝岛,倍受青睐。中华国际经贸文化协会理事长、中华艺术家协会原理事长尚洁梅惊赞:大师烙画奇妙大雅、前无古人,是本届两岸文化交流博览会的绝对亮点!李峰大师是本届展会上唯一被被台湾报、大成报、多姿报、台湾商旅等多家台湾媒体报导的艺术家。
李峰烙画作品
大师是一位修养全面的烙画家,他不仅创作态度严谨而且有深厚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有着一般人不具备的独特境界。他的烙画蕴含中国画的线条、勾、点、染、描等手法,能烫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而且能够从传统的绘画中走出来,笔法自然精妙,不拘泥于传统火笔画勾勒画法,根据不同的创作主题,采用不同的技法,精准把握颜色深浅变化与烙笔温度及运笔速度变化。同时大师很注重自身内在的学养,尤其是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提升自我,做到一切学问皆为创作所用,力求在烙画艺术领域达到融会贯通、纵横捭阖的境界。
大师的烙画作品,博采众长,崇尚自然。其作品清晰秀丽,浑然天成的色彩、古朴典雅的艺术风格、东方水墨画的灵动气韵、呈高低不平的肌理变化使作品具有一定的浮雕效果。在创作手法上,灵性和节奏有机融合,注重人物神态气质和花鸟走兽动态形象的准确把握,练就了或寥寥数笔、或浓墨重彩收放自如的烙刻功夫,尤其是对烙笔温度、力度、速度的精准把控等,达到随心所欲的境界。大师在创作烙画时融入现代民族技法,“意在笔先”,运用烙、烫、灼、烤,倾、转、提、按等技巧与手法,出神入化地表现明暗的变化、点线大小粗细变化。大师凭自已对烙笔高超娴熟的驾驭,将烙画艺术独特的表现力发挥得淋漓尽致,或刚健雄浑,或轻柔飘逸,无论是烙绘的人物肖像、飞禽走兽、花鸟虫鱼,还是山水景观,其质感肌理、神韵气势都跃然纸上,妙不可言。
大师靠着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多年来历尽艰辛苦,完成了《清明上河图》、《江山无尽图》、《溪山无尽图》、《百骏图》、《百鹤图》、《伟人毛泽东》、《多难兴邦》、《王者之风》、《纵横天宇》等100多幅烙画珍品,作品中每一个人物造型、每一笔花鸟线条、每一幅山水亭台,都饱含了他无限深情。细细品读这些烙画,或气势磅礴,或丝柔细腻,或清秀素丽,或高雅隽永,令人回味无穷。
李峰烙画作品
李峰烙画作品
李峰烙画作品
李峰大师烙画,彰显了他广博的学养、深厚的功力和遗世独立的品格追求,这便是他在烙画领域实现革命性突破的奥秘所在。他的作品灵气四溢,亦真亦幻,如诗如歌,给鉴赏者以高雅的享受,并能激发起对烙画艺术的极大热爱与悠然梦想。
李峰烙画作品
李峰烙画作品
李峰烙画作品
李峰烙画作品
李峰烙画作品
李峰烙画作品
李峰烙画作品
李峰烙画作品
李峰烙画作品
李峰烙画作品
谈烙画艺术的发展
作者:李峰 参与者:彭威威、李梓萱
烙画——画者利用高温烙笔或铁、铜钎在竹木、宣纸、皮革、丝绢等烙画介质表面烙绘而成的画,又称烫画,火针刺绣等。
烙画,历史悠久,人类最为古老的画种。烙画材料天然、无需颜料,具有自然古朴、素丽典雅等特点。它表现力独特,具象写实、抽象写意皆可。烙画艺术被文化界及收藏界誉为“艺术的活化石”,有极高的文化艺术价值。
在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凭着伟大的智慧创造了很多优秀的文化和艺术。其中历史最为悠久的烙画艺术历经数万年的风风雨雨,最终被传承下来成为当今最为人们所亲睐的艺术之一。尽管史料没有太多明确记载,很少有实物考证。但烙画独有的自然古朴、素丽典雅的内在魅力,让人们怀爱于心,无法舍弃。以至人类在没有发明电烙铁的及其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仍然采用最笨拙的炉、灯火烧红铁铜钎、针进行烙花,艰难地将烙花工艺传承下来。无论过去还是未来,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生活的根本,是人类的母亲。母亲身上的山水、阳光,母亲身上的无限绿色,母亲身上的金木水火土,母亲教给人类文明发展的伟大思想和智慧等,母亲养育了人类,千万年来人类逐步认识到母亲的无比伟大,对母亲至高无上崇敬和爱戴与日俱增。属性自然的文化与艺术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也逐步被人们有了更深的认知和热爱。显而易见,烙画因其独有的自然属性和对美的朴实表达,极大地满足了人类天生始然的审美需求。导致今天的烙画艺术伴随电烙铁的诞生,有如星火燎燃,在神州大地迅速传播。人类文明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现代化的烙画工具以及烙画材料处理的技术,极大的提升了烙画艺人的创作热情,为烙画艺术的发展插上了天使的翅膀,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烙画艺术的表现力得到了极大幅度的提升,烙画的内在魅力逐渐被人们广为认知和亲睐。
在这里我把烙画的发展概括为三个发展阶段,始文明烙记期、烙印烙花时期、烙画艺术时代。
钻木取火,人类始文明的标志,火的发现和使用,是旧石器时代原始的人的一项特别重大的成就。对于火的使用,他们经历了一个从利用自然火到人工取火的漫长过程。经过若干万年的摸索、尝试,他们终于实践中掌握了打击、磨、钻等人工取火的方法。火的发现和利用,对于人类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巨大意义。恩格斯指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人类认识并掌握了火,就增强了同寒冷气候做斗争的能力。火可以烧烤食物,可以用来围猎和防御野兽,可以照明,烘干潮湿的物件以及化冰块为饮水等。在这一时期,人们学会了最原始的烙的方法。利用烧的滚烫的各种石块、石条在风干的树皮、树叶、树干和竹竿等材料上烙上极为简单的图形,用来记载人们的生活以及劳动成果,此历史一直延续至新石器时代后期。
夏商周时期人们懂得了从一些矿石中提炼出铜、铁等金属,并制做出了各种器皿,刀、剑、斧等各种生活用具和劳作工作,随着工具材料的变化,烙的方式方法也在发生着变化。汉代烙马印是迄今已经知道可考证的最早的烫具,邓散木所著《篆刻学》介绍:“古印有极大者,其上多附直钮,就印文以观,意为烙马或钤于廪粟之用,大都以铁为之。”我国已故著名文字学家康殷先生在其撰写的《文字源流浅说》第五章详细记载了人们早期烙印活动的演变过程:《金文编》释为焂,像把形物置于火上加热,以熨人背之状,手持械以烧,手形作示非徒手,愚释为篆文,本像古代火烙疗法,即《史记·扁鹊……列传》所说的‘乃使了豹为五分之熨……熨两肋下。’又见《韩非子》‘上古之时……按抚毒熨’的熨字。形像石块,旧籍论记医事,多见‘石’字,殆皆烫具。……由治病转为治人者,又由熨烙人转为熨平缯帛。” 由此推想,古代这种烙字活动产生的熨烫痕迹,进一步启发了人们的大脑思维,久而久之就把它变成了记事符号或简单图形,继而从简记行为逐渐转向有意识的艺术行为。
我们的烙绘艺人在这一过程中,运用这些金属材料制作出了烙绘用的铁钎,并逐步发展成为形式多样,大小规格不一的烙绘工具,比如出现了如针般细小的烙针,并刺绘出相对比较复杂的图案和文字。这一材料工具的出现远比石块烙制来的更精准,更方便,加之木板、竹子等材料的加工也更平整、精细,使烙制出来的效果更赏心悦目。烙绘的载体也开始丰富多样,如筷子,还是手杖、扇坠、扇骨、梳篦、木制家具等多种生活用品和装饰品,广泛应用到了人们生活中。
在西汉末年,有个叫李文的烙花工匠,是远近闻名的烙花高手,无论是尺子、筷子,还是手杖、扇坠,经他一烙烫,各式各样的人物、花鸟、山水、走兽,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精美绝伦,巧夺天工,人称烙花王。他为人忠厚,心地善良,在城内开了个门面,方圆百里人皆知之,知名度颇高。传说当年“王莽撵刘秀”,李文曾救过刘秀并送一只烙花葫芦给他作盘缠,刘秀不盛感激,此后历经千辛万苦,也不曾将那只烙花葫芦卖掉。公元25年刘秀称帝后,仍不忘烙花王的救命之恩,查访到他后即宣进京,赐银千俩,加封“烙画王”,并把烙画列为贡品,供宫廷御用。从此,烙画文化便蓬勃发展,名扬四海。“烙花王”,这时烙花发展已进入顶峰时期。
1975年考古工作者在汉墓出土的漆匝等器物上发现烙印戳记。这些烙印戳记标示的是漆匜的产地,是汉初蜀郡成都市府作坊手工制品。汉代蜀地曾出现烙花筷子和烙画工艺品,说明这时的烙花艺术在人们的生活中已被广泛应用,烙花进入一个发展的高峰期。
然而随着纸的发明以及墨、毛笔、颜料、绢等的出现,人们发现可以在纸、绢上画出更精细,色彩更丰富的画来,从而让更多人们喜欢上了它。此时用颜料绘画迅速得到了普及。而烙花这一工艺便逐步被人淡忘,从业者越来越少,从此烙花的发展便开始走人低谷。所以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烙画都处在一个低迷期或曾一度有消亡的可能,仅存的烙花艺人都是木匠出身,当时人们觉得在家具上烙上一些花纹图案还是很美的,这才使得烙花技术在人类历史上艰难的生存,直到二十世纪初。
人类的高度文明和科技的发展,二十世纪中期人们发明了电烙铁,这使得烙花艺术出现了飞跃式发展,并进入了烙画艺术时代。这一时代人们利用先进的电烙笔开始在通过特殊处理木板、竹、丝绢、皮革等材料上,烙绘出极为精美的烙画。极大的提升了烙画的表现力,如烙绘出来的猫科动物,其毛发自然逼真、风吹欲动、栩栩如生。烙绘的人物画神形兼备、质感逼真、呼之欲出,所以现代的烙画艺术已俨然不是过去单一的线描图案了,而是一种极具生命力的,唯一属于世界的独立画种,烙画对题材的表现是没有禁区的,它所用的手法也是全方位的,可以是传统的,也可以是现代的,还可以是抽象的。新工具、新材料使得烙画师们创作空间加大,作品题材、形式趋于多元化。现代中国烙画山水、人物、花鸟、飞禽走兽、亭台楼阁应有尽有;纤毫毕见的工笔画,粗犷豪迈的逸笔画样样皆能,饶有个性特色。在充分继承以线为主的传统造型基础上,中国烙画借鉴西方绘画块面造型元素,形成了崭新的精神风貌。肖像烙画、水彩和水粉式的建筑烙画、风景烙画、静物烙画等等,反映出两种文化的有机整合和相互兼容性。
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工业的高速发展使得人们赖以生存、生活的自然环境遭到破坏,人们怀揣着对伟大自然的敬爱与反思,生活观、审美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得越来越崇敬自然、亲近自然,并走近自然、去感受自然的美,总之回归美好自然已成为现代人的追求。无需要任何化学颜料,古朴自然的烙画既是对朴实自然美的呈现,又是对伟大自然爱的表达。短暂几十年,人们对烙画艺术的亲睐和追捧突显,越来越多的人在如醉如痴地品味着烙画之美。正因为烙画蕴藏着人类对伟大母亲的敬爱情怀,及其独有的自然、素朴之美让人感到无比亲近。
21世纪以来有一批又一批美术爱好者肩负着传承和发展烙画的使命,利用现代烙笔研究和创作新时代烙画,涌现出了不少德艺双馨的烙画艺术家和烙画大师,烙出了很多旷世之作。各新闻媒介、互联网有关烙画信息不断;各地纷纷自发组织烙画协会、创办烙画艺术学校、建立烙画艺术网络;一些国内或国际大型博览会、展览会均有烙画参与;一些地方的单位和个人办起了烙画工厂或专卖店,烙画开始逐步走向市场,被人们所认知和喜爱。
河南南阳从业人员较多,从烙画材料方面做了一些比较深入的探讨,主要是以葫芦烙画为主,同时还要丝绢、木板上烙画,陆续出现了一些小型家庭作坊式烙画厂,其产品获得了广大旅游爱好者的亲睐。1987年3月,上千件南阳烙画作品在新加坡展销,引起轰动,其中一幅宣纸烙画条屏《钟馗打鬼图》被新加坡国家博物院珍藏。当地的《新明日报》评论以火笔在木板、宣纸、丝绢上作画,是世界艺林一绝;湖南常德烙画着于眼烙画艺术的表现力进行了深入研究后,在人物烙画和猫科动物技法方面,实现了飞跃式突破,为烙画艺术发展奠定了核心技法基础,烙出老虎等猫科动物毛发自然逼真、风吹欲动、栩栩如生,烙绘的人物画素朴典雅、神形兼备、质感逼真、呼之欲出,得到了艺术界高度评价和社会的普遍认可,被近百家媒体报道。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宋定国老师观湖南常德卧山夫烙画后称道:“艺韵天成,中华一绝”。加拿大华裔美学博士、著名收藏家黄杰先生对其作品赞道:“鬼斧神工、大雅之物也”。2015年在台湾主办的第六届海峡两文化创意产业展会上,卧山夫烙画珍品亮相宝岛台湾,倍受青睐,《台湾新闻报》、《台湾大成报》、《世纪新闻报》、新浪网等多家媒体齐齐对焦这个在台湾难得一见的中华烙画的精妙与神奇。台湾中国艺术协会原理事长、中华国际经贸文化协会理事长尚洁梅称叹,这些创意烙画情怀自然、奇妙大雅,让人亲近是本届文博会的绝对亮点。安徽安庆、江苏徐州的一些艺术家通过结合其它画种的特点,表现形式多样,其中套色火烙画非常受人们的喜爱,很多作品被日本、新加坡、加拿大、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收藏家收藏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审美观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烙画从业人员成倍增趋势,从六十年代的几百从业者,发展到今天的几万人,过去从事烙画者大多是一些喜欢绘画的木工及业余美术爱好者,只能够烙绘一些简单图案或临摹他人作品。八十年代后烙画队伍人员结构发生很大变化,热爱烙画的人越来越多,一些美术院校学生和教师,也纷纷投身到烙画领域,其中部分天赋好,绘画水平高的酷爱烙画的人士,将其作为一生的事业,如醉如痴地进行着烙画艺术的研究与创作,已成为当今烙画艺术发展的领军人物。目前烙画艺术因其独有的表现力,不断被人们所认知和追捧,在收藏界出现了一批收藏烙画珍品的收藏家,同时烙画已成为馈赠朋友的精美礼品,在家具及室内装饰上开始被更多的人喜爱。在旅游品市场已是随处可见。
总之,高度文明的今天,伴随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伟大自然敬爱无比的情怀,烙画艺术作为一种全球性,历史最为悠久的艺术,有如燎燃的星火,雨后春笋,又似一匹脱缰的野马,没有羁绊,顺乎自然,势不可挡地进入人们的视野和生活,不断的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