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曾国藩,后人对于他的评价皆是好坏参半,说他嗜杀成性曾屠户也有说他利国利民总督大人,可是细数曾国藩的一生,你会发现,他就像一个教育模板,由简入奢,每一步走的都十分精彩。
(资料图)
图片来源于网络
1、 曾国藩的"勤""恒""韧"
曾国藩去世后,后人都认为他才华艳艳,然而事实上,曾国藩是当时湖南省湘乡县出了名的笨小孩,他曾六次考取秀才失败,被当时的邻居嘲出了名。
他曾为自己规定每晚都要背下来一首诗,否则不会睡觉,然而有一天晚上,曾国藩被一首诗怎么背都背不下来,弄得房梁上的小偷在听了十几遍睡过一觉后便生气的下来,当着曾国藩的面背下来并讽刺曾国藩绝考不上秀才。
曾国藩的笨就连小偷都有所嫌弃,然而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在第七次考取秀才时,曾国藩用他的"勤"考取秀才成功并且一路扶摇而上直到考取举人进入翰林院。
曾国藩曾说过"败人两字,非傲即惰"对比于同代才华济济之辈,都有属于自己的骄傲,而曾国藩只靠一个"勤"字便完成了李鸿章等人所放弃的科举考试。
进入翰林院后,与之巨大的国家图书馆相比,曾国藩所读的读物真算是大象下的蚂蚁,少的可怜。在这种情况下,唯有不断充实自己,打开自己的眼界,然而与这些相比,曾国藩骨子里的毛病更加无法去除。他曾请教大儒唐鉴寻求学习之法,所请教后的方法便是读书与写日记。
用写日记的方法反省自己,又为自己做了一天学习必备课程,如静坐半个小时、每天看史书三四十篇等,先开始骨子里的劣性根无法去除,随着曾国藩把笔记给朋友一一翻阅,用朋友监督后,毛病被慢慢去除,曾国藩每天写日记反省自己的习惯也坚持下来,直到去世前一天还在写。
曾国藩用写日记的习惯写出这一天的缺点以及优点,找出并加以改正。这或许就是曾国藩以后才气逼人的开始,这一写便是几十年,他曾说"人但有恒,事无不成",一个"恒"字,曾国藩遵循了一生,也荣耀了一生。
清代后期,政府灰暗,皇帝平庸,太平天国起,曾国藩白手起家,造就属于自己的私人军队。初建湘军时,曾国藩作为一介文人,想要建立自己的军队,何其困难,手里又无实权,当地巡抚,军人对他多加苛责,使得他举步维艰。结果便是通过不断地尝试,不断的摸索,甚至于造船,拦截水师教练,重金购炮等一系列的事情,造就最为著名的湘军军队,与当时朝廷的两个正规军相比简直云泥之别。这不得不与一个"韧"字有关,曾国藩所认定的事情唯有努力上进,没有不告而退。
梁启超曾评价他说""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挫",对比于同一时代的于洪秀,李鸿章,左宗棠等这些一出生便才华绝伦的人,曾国藩唯有普通两字形容,然而考取举人成功的是曾国藩,打败太平天国的是曾国藩,有自己私人军队的也是曾国藩,他虽然是一个笨小孩,但是他用他的勤、恒、韧谱写自己的人生。
2、 曾国藩的为官之道
清朝后期,忠言太少,奸佞横行,曾国藩受传统文化思想,对于忠君报国有着自己的希望。他曾与弟弟的家书中诉说为官之道"居官以坚忍为第一要义,与官场交接,吾兄弟患在略识世态,而又怀一肚皮不合时宜,即不能硬,又不能软,所以到处寡合",然而曾国藩自己却不像他说的这样到处寡和。
曾国藩所经历的时代,皇帝皆是平庸。道光皇帝时期,道光皇帝虽然喜欢曾国藩,可是对于国家大事也算不上明君,他的身边大臣均是虚伪之辈,一丝真话都不敢说,曾国藩看在心里,急在心里,有时甚至想解衣回家。
咸丰皇帝时代,咸丰皇帝先开始还摆着雄才大略的姿态,对于曾国藩先开始的直言上谏还会理会几分,可是过了不久,真面目便显现出来,做事三分钟热度,对于曾国藩的意见也是敷衍了事,这使得曾国藩直接写了一封《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指出咸丰皇帝的缺点,使得咸丰皇帝丢进颜面。
从此以后皇帝给他穿小鞋,大臣饰他如瘟疫,可想而知,曾国藩的处境有多么艰难,在那样一个难带,曾国藩输就输在他觉得他能敲醒咸丰皇帝,然而咸丰皇帝年轻立胜,自尊心极强。
如果先开始的曾国藩还是一副直言进谏,唯我独忠的样子。那么随着时间变化,经过小人陷害,军队几乎覆没,曾国藩变了,变得油滑有余,变得什么都藏在面孔之下,唯有对国家的衷心没有变,只是换了一个套路,不在像从古到今的清官一样,直言进谏,谁都得罪。
曾国藩在与弟弟的家书曾说为官之道,然而在他这里却无从执行,一次又一次违抗咸丰皇帝的命令,一次又一次在同事那里受到伤害,他虽收起了坚硬皮毛,可是他依旧爱国爱家。
3、 曾国藩的"孝悌"
曾国藩曾说过"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劳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在那时身为总督大人的曾国藩,本应该过上极为舒适太平日子,然而他要改正官场腐败,只能以自身做起,一不收贵重礼物,二不大摆宴席。在就任的那几年,曾国藩的太太终于觉得自己可以不用再过那样困苦日子,可谁知,在总督府里的一家老小,上能织衣,下能做饭。
曾国藩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对于"孝悌"两字极为看重,虽然身为总督大人过得贫苦,但他格外注重子女们的教育,女儿可以上学,男孩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或许就是这样的家庭氛围,才让他们知道苦中作乐。
他有过这样的评论说是"官宦之家兴旺不过一代,商贾之家兴旺不过三代,耕读之家兴旺五代,孝友之家兴旺十代"可见其对于孝悌有多么重要,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曾说想要学习外语,曾国藩全力支持,有时他还会找出一些相关的书籍观看,用来支持自己的儿子,后来曾纪泽成为晚清有名的外交官,在洋务运动上贡献极大,同样也受到了许多外国人的关注。
另一个儿子曾纪鸿说是想学习数学,曾国藩也全力支持,曾国藩也因材施教,引导曾纪鸿自己去探寻,去发现,后来的曾纪鸿虽然没有像哥哥曾纪泽那样成为著名的大臣,他在数学方面的领域皆是斐然。
数年后的曾家儿女皆是传承父亲留下的生活习惯,以勤劳为主,一样贫穷,可是过得却极为充实,曾纪泽在成为晚清外交官的时候,即使生活在忙碌,他都会陪孩子一二,就像当年的曾国藩一样。
曾国藩的教育无疑在那时是超前的,他把自己的知识,自己做人的道理皆教给儿女,并且代代相传。